财税知识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是工商登记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需要预先批准的项目,除涉及**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外,不再实行先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工商登记制度。商业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以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商业主体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许可证及相关资料。将实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为认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其他工商登记条件。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是工商登记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需要预先批准的项目,除涉及**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外,不再实行先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工商登记制度。商业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以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商业主体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许可证及相关资料。将实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为认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其他工商登记条件。
目前,注册资本制度是认缴制,即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时,不需要验资报告,注册资本的大小和认缴期限均由股东自行约定只要在公司章程中有规定。但它也应该是实用的。一般周期为10-20年。
一、减少投资项目审批,缩小审批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批准并备案的项目,应当简化手续,限期完成。同时,为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强调加强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排污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二、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审批,尽量减少对各类组织和活动的认定。
三、减少资质和资格许可的,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需要按照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等级评定的,由有关行业协会、协会具体认定。
四、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违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一、订阅期越长越好。认购金额、认购期限等信息将向社会公布。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认购期过长会使合作伙伴怀疑公司的诚信和实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业务规模和创业规划来确定认购期,树立诚信意识。
二、注册资本可以“认缴但不实缴”,也可以“实缴”改为“认缴”,这并不意味着注册资本可以“认缴但不实缴”,企业应当在承诺的认缴期限内完成缴纳,并在认缴的出资额内承担责任。在交易过程中,“只认购不付款”会影响公司的诚信;监管部门会对企业进行抽查。如果企业未履行认购承诺,主管部门将依据《公司法》对其进行处罚,并将其拉入“营业异常清单”向社会公布,甚至写入**联网“黑名单”,造成“一次违法,处处受限”。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的企业,认缴是指股东在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内的出资。承诺什么时候兑现?换言之,在实际操作中有三种选择:实收资本是否到位、何时到位、何时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实收资本